> 文章列表 > 作业成本是什么意思

作业成本是什么意思

作业成本是什么意思

作业成本(Activity-Based Costing, ABC)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,其核心思想是“产品消耗作业,作业消耗资源”。它涉及将企业的资源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上,再根据作业动因将这些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上,以计算出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。

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更精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,从而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。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间接成本占比较大的企业,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优化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,提高成本效益。

作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:

1. 直接材料成本: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配件成本。

2. 直接人工成本: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。

3. 制造费用:包括间接材料、间接人工、设备维护等间接成本。

作业成本的计算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1. 确定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成本,包括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。

2. 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。

3. 计量作业成本,即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。

4. 选择成本动因,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。

5. 汇集成本库,即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。

6. 作业成本分配,即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。

7. 计算产品成本,将各作业成本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合并汇总,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。

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会计、生产制造、服务提供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,有助于企业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如何选择?

作业成本法如何降低产品成本?

农业会计中作业成本的应用有哪些?